2017年12月05日在我院64排CT高飛主任全力支持下,在腫瘤一科劉鵬輝主任親自指導下,由腫瘤一科張利鋒主治醫(yī)師親自操作,成功實施一例高難度、高風險前縱隔占位及一例左肺微小結節(jié)CT引導下穿刺活檢術,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,患者術后病情平穩(wěn)。
病例一:患者耿某某,男,77歲,主因間斷發(fā)熱、反復胸腔積液發(fā)現前縱隔占位半年入院。患者近半年在外院應用多種廣譜抗生素均無效,并已排除結核性病變,CT見前縱隔直徑1.5cm占位病變,患者入我科后為明確該占位是否為惡性腫瘤組織,是否與長期發(fā)熱相關,決定行CT引導經皮前縱隔病變穿刺活檢術。
張利鋒主治醫(yī)師在精細操作中
前縱隔結節(jié),直經約15mm,病灶紅色字體標示。
增強掃描顯示病灶與大血管關系密切!難度大、風險高!但沒有其它檢查手段或設備可替代穿刺活檢。
前有胸骨C,后有主肺動脈A、B,兩側有胸廓內動脈D、E遮擋,形成合圍之勢。
選擇右成角入路,穿越胸骨與主動脈間隙,該間隙僅僅10mm,并避開右胸廓內動脈,精細操作,先置入導針
再置入16G切割活檢槍,稍有偏差便可導致升主動脈損傷破裂,導致災難性后果發(fā)生。
順利規(guī)避大血管進入靶病灶,激發(fā)活檢槍后完成病變組織切割取材。
穿刺組織送病理為成纖維組織,淋巴組織反應增生。進一步檢查發(fā)現患者免疫功能低下,巨細胞病毒感染,致此發(fā)熱原因明確,予以治療后好轉出院。
病例二:患者張某某,男,62歲,主因咳嗽、咳痰入住我院呼吸二科,入院后胸部CT顯示左肺下葉后基底段近脊柱旁一小結節(jié)影,先行氣管鏡檢查未發(fā)現異常,為明確該結節(jié)性質于2017年12日19日與呼吸二科張占強主任通力合作對該患者實施了CT引導下經皮肺微小結節(jié)穿刺活檢術,術程順利。
肺窗示左肺下葉背段脊柱旁一最大徑約12mm軟組織結節(jié)
縱隔窗示該病灶最大橫徑9mm,距腹主動15mm,距左肺下靜脈屬枝5mm,距皮55mm
俯臥位時靶病灶空間位置稍有變化,距皮60mm,僅占據一個CT層面,橫徑僅比相鄰的左肺下靜脈略大,且完全被后肋遮擋。
采用頭腳縱軸成角入路沿下位肋間隙斜上方向置入導針,CT顯示導針進入肺內,左右、頭腳方向準確,已達靶病灶邊緣。
沿導針方向順利置入16G活檢槍,CT顯示正中靶心,激發(fā)取材,
穿刺完畢復掃CT僅有少量肺內針道滲血,無需處理。
穿刺病理報:灰黑色組織一條,壞死伴局部上皮呈不典型增生,建議隨診。
依據病理除外肺惡性腫瘤。
考慮患者年齡62,為防止不典型增生病灶惡變,與家屬商議后轉入胸外科行右肺下葉切除術。
術后大病理:(左肺下葉)肺組織中見干酪樣壞死性肉芽腫病灶,加做抗酸染色(十),考慮結核。
自2011年至今涿州市醫(yī)院腫瘤一科實施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超過300例,其中不乏一批高難度、高風險病例,均順利實施,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。為臨床一線醫(yī)生解除困擾,為肺癌精準治療提供了依據,縮短患者住院時間,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,間接減少了醫(yī)療糾紛發(fā)生,全方位服務了患者,正所謂小技術大作為!